所在位置: 首页 >> 廉洁教育 >> 正文

闻一多先生“红烛”精神的廉洁内涵及启示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6-05-19 10:53:34 浏览:

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、学者和民主战士。1899年出生在浠水县巴河镇,1912年考入清华学堂,1922年赴美留学,1925年5月回国后,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山东大学、清华大学、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,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、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、武汉大学文学院长、山东大学文学院长等职。1945年担任民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、昆明《民主周刊》社长,1946年7月,被国民党特务暗杀。闻一多一生离开我们虽然已经六十多年,回顾先生一生披肝沥胆矢志求索民主真理、用生命书写“红烛”精神的历程,今天我们挖掘闻一多先生“红烛”精神的廉洁内涵,对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
  一、“红烛”精神蕴藏着丰富的廉洁内涵

  闻一多先生富有满腔的爱国热情。作为著名爱国诗人、学者,闻一多用诗歌抒发爱国情怀,表达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贞大爱。他在《七子之歌》写道:“母亲啊,我要躲进你的慈怀。母亲啊!我要回来,母亲!”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热烈眷恋和对帝国主义列强无比憎恨。闻一多经常告诫学生:闻义能徒方为善。他讲:即知爱国,则当随地为国尽力。他在《红烛》中写道:“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”。他在《人民的世纪》中响亮的喊出:“人民至上!”口号震撼了时代,被学界赞为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。

  闻一多主张为政者要“心中为念农桑苦”。 1919年5月5日,闻一多惊悉北洋政府的外交耻辱,奋笔写下文天祥《满江红》一词高挂于清华食堂,号召师生投身于反对和约的爱国运动,成为“五四”运动的清华第一人。抗战期间,他自愿参加“湘黔滇旅行团”去体察底层民众疾苦。当队伍行进到贵州盘县时,他见当地佃农家小孩失学在家,衣衫褴褛,面黄肌瘦,感到痛心不已,将自己仅有的盘缠全部分给了饥民,自己则忍饥挨饿艰难度日。到达云南平彝时,他目睹一群彝民因躲壮丁被惨遭毒打奄奄一息,而地方官员则乘抓丁之机虚报人头,从中渔利。他痛斥地方官员的残暴行径是“对人民最大的犯罪”,并据理力争,迫使地方当局放弃暴行,拯救了一批无辜群众。在联大期间,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腐败统治,他坚定的站出来疾呼“现在只有一条路,革命”。李公仆的被害,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,毅然发表了 “最后的演讲”,闻一多先生演讲完毕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暗杀,为革命流尽了最一滴血。

  闻一多先生一生为追求民主真理而奋斗。闻一多的书房高挂着屈原的名句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,显示他求索真理的决心。闻一多曾讲:“每一位读书人都要以已获得的真理为基准,不停地进步。”作为卓越的学者,他痴心于学术,问学求真,成就了非凡的学术成就。作为著名爱国诗人,闻一多自比屈原和文天祥。他以笔作为武器,为民主自由呐喊,为追求真理而斗争。他写下了大量民主爱国的文章和诗篇,鼓舞人民去追求真理。他道:“没有真、没有美、没有善,更哪里去找光明!”他以诗铭志:“君子不可以不宏毅,任重而道远”。为表达自己矢志追求真理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,他在《洗衣歌》里表达“我洗得净悲哀的湿手帕,我洗的白是罪恶的黑汗衣!”,作为伟大的民主战士,他始终如一的在实践中追求传播民主真理,直至为革命真理而献身!

  闻一多先生始终坚守节操、保持廉洁风范。闻一多先生1925年回国,历任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、系主任院长等职务,个人影响力巨大,但他坚持洁身自好,淡泊名利,虚怀谦逊。正如闻一多之子闻立雕回忆父亲所讲:父亲做事,历来一丝不苟,绝不容一丝污渍。1926年,闻一多担任北京艺专教务长,时值艺专校长人选未定,许多人眼红这个职位,当时,只有他最有实力问鼎校长之职,但他说“富贵于我如浮云”,谢绝校长提名。在长沙期间,国民党当局多次邀请他出任要职,都被他婉言拒绝。他多次与联大教授冯友兰谈到:他对争权夺利完全看不起!闻一多为人谦逊,虚怀若谷。闻一多曾担任民盟中央执委和民盟云南省执委,兼任《民主周刊》社长等职,作为民主党派的核心领导人,他谨言慎行,从不接受不义之财。当时,由于抗战的昆明物价飞涨,作为西南联大知名教授、民盟中央执委和《民主周刊》杂志社社长的闻一多生活陷入困顿。当时,联大教授许敬斋欲借钱与他,并介绍一个开明的资本家与他认识。此人耳闻了闻一多的名气,愿给予他干股,但他坚决予以谢绝。此人见闻一多先生个性刚毅,品行高雅,有意结识于他,又提出愿资助闻一多儿子闻立鹤完成学业,他亦坚决不同意。他宁愿清贫,也不受嗟来之食。他在最困难的时候以刻字治印补贴家用,但他亦对学生、朋友求印分文不取,对反动政客千金不刻。他就是这样一个不管生活如何艰苦,都能安之若素,贫贱不移的廉君子。

  闻一多是坚持原则,敢于抵制不正之风的典范。在武大任文学院长、中文系主任期间,时任武汉市长的吴国桢欲在文学院谋一兼职教授,但闻一多不顾同学情意,不畏权贵,坚决予以回绝。在联大任教期间,其两子投考联大附中未中,他坚决不说情,致使两个儿子均未被录取。其品行之高洁,为人之清廉,尤见一斑。

  二、“红烛”精神的廉洁教育启示

  闻一多先生“红烛”精神蕴含着的廉洁内涵对于新形势下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启示。

  启示之一:大爱才能无私。今天我们缅怀闻一多先生,就是要学习他爱国爱民思想,树立“人民至上”的理念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爱国之心、爱民之情,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、服务人民。爱民,首先要亲民。坚持思想上贴近群众、工作上联系群众、生活上关心群众,感情上联系群众,当人民公仆,做群众贴心人。爱民,必须要为民。作决策要符合群众意愿,干事业要为群众谋利益,改革要让群众得实惠,坚决纠正与民争利行为,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,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爱、党员干部的爱。爱民,关键是要解决民生问题。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“民生无小事”,着力解决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诸如“看病贵、上学难、高房价”等问题,以爱民之心为民谋福祉,帮助排困解难,迎得群众拥戴。

  启示之二:目标明确才能不迷失航向。闻一多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真理,即使面对敌人的手枪,亦义无反顾。今天,我们学习弘扬闻一多“红烛”精神,就是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。当前,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形形色色思潮的冲击下,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、理想信念动摇、思想滑坡,经受不住权力、金钱、美色的考验,以权谋私,贪赃枉法,腐化堕落。事实告诉我们,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必须坚定理想信念,筑牢精神支柱,建设好自已的精神家园,保持思想纯洁,以坚强的党性、坚定的意志抵御形形色色的诱惑,才能大步沿着人生目标顺利前进。

  启示之三:淡泊名利才能清正廉洁。闻一多一生始终守洁重节,淡泊清廉。传承闻一多“红烛”精神,一定要正确树立名利观。从许多腐败分子蜕变的过程看,无一不是名利观发生问题,甚至利欲熏心,见利忘义,竞相争名夺利。如一些领导干部跑官要官、买官卖官,最终为名所累,为利所害,注定被人民所唾弃。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平常之心看待名利、淡泊名利,坚守法纪底线,老老实实为群众办事,自觉把老百姓的掌声看做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,不图虚名,不慕功利,一定能赢得人民群众的“满堂彩”。传承闻一多“红烛”精神,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。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,必须真情实意为人民服务,心甘情愿地接受人民的监督,要始终保持敬权畏权之心,恪守掌权用权之慎,做到在权力面前不失党性、不丢原则、不徇私情、不谋私利,才能切实为人民掌好权、用好权。(中共浠水县委常委、纪委书记欧喜安)